第 19 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学案(总第 47 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史实,比如社会习俗变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述法系统讲解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等重大史实,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正是因为袁世凯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这种进步的历史潮流,所以才会爆发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学习重难点】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难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先后反袁,为何一败一成。【学习要点】一、社会习俗的变革★: 1、原因: 2、主要表现: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一)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一上台,就开始架构北洋政府的政治布局。对内独裁——暗杀宋教仁;对外卖国——善后大借款2、经过:(二)护国运动1、原因: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继续实行专制独裁,拒绝民主共和2、经过:三、军阀割据◆1、原因:(1)内因:是相对对立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产物;(2)外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权益的反映。2、割据局面的出现: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出现了权利空白。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开始分裂,其他地方军阀也各树一枝,于是出现军阀割据,互相混战的局面。【学后反思】第 19 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练习(总第 48 课时)1、辛亥革命过后,社会上出现了女子与男子同校,女子可以不缠足,后来又出现了婚姻自主。这体现了( )A.国家对妇女的关怀 B.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加快C.中国女权运动的进步 D.民国变革了满族的风俗习俗2、蔡元培曾将纂写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我以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陈独秀 B.宋教仁 C.胡适 D.孙中山 3、孙中山在宋教仁被刺后发动的二次革命,这里所指的“二次革命”含义是( )A.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武装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C.主要是前面发动了武昌起义 D.是以辛亥革命为序而言的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之间战争不断,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分而治之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必然割据一方C.帝国主义对各地军阀的支持 D.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