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怪石图题诗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课文原文 教材分析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 8 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岁寒三友》。这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行,表现了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面中怪石耸立,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量。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但诗配画的欣赏还是在本单元初次接触。学习中,估量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资料上的有关注释,再联系画面能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于诗和画通过其特别形式表现出来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缺乏真切的感受,要引导他们深刻地去体验。 教学设想与目标 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停留于对诗意繁冗枯燥的解说,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语言知识的例证、情理的空洞说教之类的教教材行为,而应该实现以此诗为资源的用教材教。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2、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教学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对比,训练语言。 课件出示两幅图:一幅是文中苍松怪石图,另一幅是没有怪石背景的松树图。请学生组织语言分别描述一下两幅画面。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句。 师: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是这样描述其中一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引导学生品味诗的语言。 师:画面好独特,背景好特别。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了画面,作者用了 66 个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与赞扬。你们喜爱这幅图和它的题诗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对比谈对画面和诗句的喜爱之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行,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行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