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yù gng jiàn pái huái 易错字音:子 聿 躬 行 一 鉴 开 徘 徊 易错字: 子 聿 躬 行 一 鉴 开 徘 徊 终觉浅 老始成 易考点: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亮,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字词注解 示:教导、告诫;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极,最。 浅:少。 绝知:深化;透彻的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全诗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观书有感》字词注解 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 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哪得:怎么会。 清如许:这样清亮。 鉴:镜子 为:因为。(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全诗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蓝天白云的影子倒映在吃面上,来回移动。请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亮?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拓展: 1、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2、人物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是目前为止存诗量最多的诗人。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 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