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讨论的一座富矿教学后记语文教学讨论的一座富矿教学后记 语文老师的备课笔记往往附有“教学后记”栏目,但在教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蜻蜓点水,留下不痛不痒的只字片语;有的老师在上级检查前突击东抄西摘,凑些文字糊弄检查;有的老师则干脆置之不理,留下空白……如此等等,起码说明了这些老师缺乏讨论的眼光以及积累素材的意识。其实,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后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笔者就非常注重教学后记的写作,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竟也从“教学后记”这座富矿里淘出不少教学的“真金”。 一、记录成功点,让收获激活思维 每堂课的教学总会有让我们产生获得感的地方,比如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某一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某一组师生对话的精彩演绎……课后,将这些教学成功之处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点滴经验终将汇成智慧的海洋,碰撞出思维的水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有 6 篇文章明确提出了“复述”的要求,首篇是三年级上册第 8 课《蒲公英》。我在教学生复述《蒲公英》一文时,发现有的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理得不清,在故事的紧要处卡壳了,就引导他们看板书,理思路,忆情节,畅表达,这样学生就觉得复述并非难事。我在教学后记中写道:“以往语文教学中凡涉及到复述,绝大多数老师都把它作为阅读课的附属品一掠而过,而且课堂往往成了一两个能说会道学生的表演场。正确的复述教学思路应该是在师生的话语权平等的前提下,老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尊重文本,遵循低坡度原则,进行有计划、有系列、有步骤的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乐说。这样,学生的复述才会个性张扬,异彩纷呈。”根据《蒲公英》复述教学的实践以及其它课文复述教学中有关复述方法、复述评价等方面的探究,我还撰写了《让复述也绽放精彩》一文,在全国“凤凰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暨语文课程改革优秀文章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并发表在《七彩语文?老师论坛》(试刊号)上。 成功之处在于发现,在于积累,在于运用,更在于突破。将教学中的这些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成功之母。 二、 记录失误点,让缺憾化身漂亮 老子曰:“大成若缺。”教学中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老师要有容错的心态,要有化腐朽为奇妙的智慧与能力。 有一年我教一个毕业班,期末考试前两天的下午,我去上复习课,准备评讲一下刚做的一张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