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和方程(2)一.课题:曲线和方程(2)二.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基本思路;2.能按照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求曲线方程,即:建立设点、列式、坐标代换、化简、说明;3.能根据实际意义写出曲线方程的制约条件.三.教学重、难点: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二)新课讲解:1.有关概念与特性:(1)坐标法的概念:借助坐标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叫做坐标法.(2)解析几何的概念: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3)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①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② 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三)例题分析:例 1.设、两点的坐标是,,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解 : 设是 线 段的 垂 直 平 分 线 上 任 意 一 点 , 也 就 是 点属 于 集 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① 证明方程①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1)由求方程的过程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2)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解,即,.点到、的距离分别是;.∴,即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由(1)、(2)可知,方程①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说明:求曲线的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1)建立适当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设动点)(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写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写方程)(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化简)(5)证明求出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验证)例 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解:取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的坐标为.点的轨迹就是与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 的点的集合 ,其中、分别是点到 轴、轴的垂线的垂足,∴可写成,即. ①下面证明方程①是所求轨迹的方程:(1)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①的解;(2)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解,那么,即.而、正是点到纵轴、横轴的距离,因此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 ,点是曲线上的点.所以,由(1)、(2)可知,方程①是所求轨迹的方程.说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的原则:1.若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则可以选它的对称轴为坐标轴.2.可以选曲线上的特殊点作为原点.例 3.已知一条曲线在 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