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 地位、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这是静电场乃至整个电磁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1.统观教学大纲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2)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和方向,掌握电场强度矢量的叠加,并进行简单计算。(3)识别常见电场的电场线特征,理解匀强电场的定义及电场线分布特征。2.能力目标 通过类比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3 .德育目标 通过电场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发展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 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1.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是本节的重点。2.难点:“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章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3.关键点:对电场关键是理解它的物质性;对电场强度关键理解比值定义法并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对电场线关键理解其引入的意义及特征。 二、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知识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设疑探究启发”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三、学法指导:类比思维方法:电场是学生新接触的抽象概念,可结合初中已有的磁场概念对电场认识,并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电场这种特殊物质。电场的叠加可类比力的合成。要明确电场线的特点并指出引入电场线的意义。比值定义法:电场强度与以往学习过的物质的密度 ρ=m/V、比热容 C=Q/mΔt、导体的电阻 R=U/I 等类似,都是用两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它们有共性,凡是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只与比值有关,而与比值中的两物理量无关。若比值为恒量,则反映了物质的某种性质。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类比法)1.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