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 徐玉太㈠ 教学目的: 1.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知道这个关系建立的实验过程.2.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知道这个关系建立的实验过程.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的物理意义.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㈡ 重、难点点拨1.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牛顿第二定律是实验规律,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⑴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所受的外力,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发现 a∝F;⑵ 保持物体所受外力不变,改变物体的质量,测量相同外力作用下不同质量物体的加速度,发现 a∝1/m,在此基础上,若 F、m 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有 a∝F/m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控制变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科研方法.要在教学中着力介绍.2. 实验中认为绳拉小车的力等于挂在绳上砝码的重力(包括砝码盘).这是有条件的,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这是连接体问题,在此不进行讨论.3. 该实验是探索规律的实验,为了使同学们初次体会怎样由实验总结规律,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课件》演示,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效果会更理想.4.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四点: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⑵ 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两者间存在矢量对应关系;⑶ 若力是变化的,则产生的加速度也是变化的,两者间存在瞬时对应关系;⑷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研究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问题,同时所用参照系是惯性参照系,即只适用于对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a 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5. 1N 的定义:使质量为 1Kg 的物体产生 1m/s2 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即1N=1Kg m/s2 .这样,牛顿第二定律就可表达打方程 F=ma .㈢教学器材北京金洪恩课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书本中演示《牛顿第二定律》器材增至学生分组实验数量.㈣教学过程【谈话引入】上节学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难易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 50 页演示实验内容,怎样进行定量地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课件演示】演示前设问:1.实验原理是什么?采用何种科研方法?2.实验中要观察什么现象?记录哪些数据?3.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