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素养教育目标的教学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设计项目主题,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高中地理项目教学法检测机制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 项目教学;地理资源;检测机制 新课改提出,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强调基础性与时代性,注重探究一些基本性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对社会生活环境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与学习能力。为此,老师应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灵活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实现新课改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设计项目主题 项目教学法,就是建立在真实情景活动基础上,由老师把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递送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设计方案,编写信息,实施项目,评价结果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设计项目主题,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训练思维。众所周知,高中地理课的三维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价值观、方法与知识技能,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知识面。为此,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分析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涉及的知识点有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寒潮、台风等造成的危害等。根据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老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价值观目标这三种。知识目标,就是学习气团与相关知识的概念,了解受到气团影响的天气变化特点;方法目标,就是根据天气图,了解造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气象灾害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探究大自然神秘的兴趣,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因此,根据三个教学目标来设计项目主题,就是讨论气团的产生与影响,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 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处在中心位置的就是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是否真正学会地理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项目教学内容设计这个环节决定的。因此,项目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实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主持人,专门为同学介绍各个地方气团的运动情况、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等,让学生过一把当天气预报主持人的瘾。为了充分扮演好角色,学生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