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观后感 掩卷沉思,如鲠在喉。阅读完《骆驼祥子》,我不由得百感交集,一个农民出身淳朴善良、逆势而进的汉子,在社会的大染缸里经历了岁月和世事的淘洗,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抵抗,最终没有抗争过命运而落魄到惨死街头。分析祥子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个人的进展与社会和国家的进展、与周围人际关系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本质的变化同样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蜕变。 笔者认为:祥子的遭遇首先应归罪于当时万恶的社会制度,从祥子历尽三年的艰辛而买到属于自己的车子时那份激动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文中描写祥子买到车后“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偏僻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临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日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这时候的祥子,由于希望已久的心愿得到满足,激动得“哆嗦、想哭”,兴奋到不知所措的地步,将人与车看得同样重要,这样的描述使我们可以揣摩到人物的性情和心理,可以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这就为以后祥子的颓废堕落埋下了伏笔,作者故而制造了一种意境上的强烈反差,以引发读者的共鸣。随着人物遭遇的不断出现,祥子从最初的追求上进到与整个世界随波逐流,所以文中提到“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这时的祥子由于一系列生活的变故,已经改变了初衷,不再是执着追求的最初形象,变得徘徊和迷茫,进退两难不知所措,从这种对比上可以使读者深深体会到祥子从积极上进到颓废堕落的痛苦心理历程,从而将社会制度促发的个人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社会如何使祥子发生变化,但通过这样的对比白描式的写法,将一个悲惨的旧社会更加清楚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