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必修二离骚教案 屈原的爱国与才能谁也不可否定,他一生作出了许许多多人口传颂的作品,离骚就是其中一首。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语文离骚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过程: 一、披文入情话屈原 1.抒情名言,导入新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2. 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爱国主义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 他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其中《离骚》是代表作。 3.《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 373 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究。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 4.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前者的说法更可信。 二、倾情诵读知概貌 1.播放多媒体朗读或者老师范读:注意读音(见课件)。 3. 诵读指导 (1) 注意节拍,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长太息/以掩涕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