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计算机管理模式与实验室建设 当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成为各学科、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无论是在教学需求上,还是管理维护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结合高校实际,围绕如何为人才培育提供更加可靠、便捷、高效的实验环境对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并提出可行的管理策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进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在高校人才培育中都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领域,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随着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功能的增加,如何为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提供配置灵活、使用便捷、高效运行的实验环境,如何为实验室教学、上机实践、上机考试、培训、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目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中是面对全校师生开放的,由于计算机数量繁多、机型众多、性能配置无法统 一、应用软件诸多以及服务需求个性化等因素,管理工作 一直是一项富有较强专业性且十分繁重的工作。这使得管理中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定位过时,目光不够长远 大部分高校在建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时缺少长远规划,实验室定位过时。主要原因在于经费问题或对于实验室的定位还停留在信息搜索和计算机基础实践的认知上,没有考虑到伴随信息化的进展和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普及。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的推广和普及,专业软件纷乱繁杂,对计算机环境要求不一,给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在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评估时,不仅要从高校实际出发考虑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保障、管理体制、管理人员构成以及软硬件设施的选择与购买,还需要考虑实验室环境、安全及其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的情况,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综合评估,长远考虑才能保证后续使用管理的可靠、高效。 (二)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速度慢,设备性能不一 计算机进展速度遵循摩尔定律,日新月异,每隔 1824 计算机性能就将提升 1 倍。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也越做越大,而高校一般计算机作为固定资产需要 56 年后才更新,加上必须到一定年限才淘汰更新,导致计算机很快就跟不上专业进展的需要。加上经费投入不偏向公共实验室,无法一次性大批量更新,这使得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设备速度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