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存在的误区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误区一 趋“热”避“冷”,根据热门程度选专业 什么专业是热门的?所谓热门专业就是报考的人数较多。我们知道,无论是高校的录用分数线,还是各个专业的录用分数线,并不是高校预先“制定”出来的,而是考生“报”出来的。填报某专业的考生越多,专业受到追捧,分数线就高,形成热门专业;相反,填报某专业的考生越少,专业受到冷落,分数线就低,形成冷门专业。 由于不同时期的所谓热门专业常常反应出临时性的时代特征,因此热门专业虽然分数线很高,但是未必一定是最好的专业。比如曾经热得不得了的生物学专业分数线非常高,但是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同样道理,冷门专业也未必就一定是不好的专业。而且所谓热门、冷门是相对的,今日的热门专业,也许未来会变成冷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类的专业,十几年前也曾经很热,各高校争先开设此专业,录用分数也非常高。但随着 IT 行业的进展,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现在计算机专业就没有那么热了。还有一些专业,例如机械类、土木类工科专业,从来没有热过,但是也没有受到冷遇。这些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始终保持良好。 专家提醒:考生应当结合自己的特点理智选择专业,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误区二 忽略专业内涵,根据专业名称选专业 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专业名称。一般来说,专业名称是对一个专业所学习和讨论的内容高度概括,因此专业名称当然是考生必须了解的最重要的信息。但是由于目前专业种类太多,专业名称文字有限,很难完全表达学科内容。对于初次涉及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来说,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专业,很准确难把握其内涵,特别是一些名称十分相似的专业。 以往的志愿填报中确有考生因此填错了专业,给入学后的学习或毕业求职造成麻烦。举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常常被误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多考生都搞不清楚这两个专业的区别。这两个专业名称看虽然类似,但实际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前者属于数学类专业,此前专业名称是“计算数学”。学习的课程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等数学知识为主,属于理学专业。而后者属于计算机类专业,虽然也要像许多工科专业一样具备一定数学基础,但是主要学习的课程为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相关知识,属于工科专业。这两个专业无论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