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巧断文言句方法技巧_ 有很多同学对于文言文断句感到很难掌握,下面教同学们几种巧断文言句的方法。 实词、句法多联系 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词法、句法等)来断句。例如,名词常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形容词常常作谓语。一般来讲,动词的前后都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例外。文言语段中常出现一些对话或引文。古人常用日云言等几个字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发现了这几个字,后面即可断开。 例 2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南方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而未知名即还没有出名。意思完整,应当断开;裒独以为必当自达中,裒即王裒,必当自达是以为的宾语,也应停顿;拔而友之承前省略了裒,拔即提拔,友属于意动用法,代词之是拔而友的宾语,意思是提拔他并和他做朋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是一个承接关系的复句,两家的孩子刚刚出生,就互许婚姻,所以生便之间要断开。正确答案为: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通读文段明大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断句,先要把有关的文段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若为记叙文。则先理出其记叙的要素;若为说明文,则先看出其对象和层次;若为议文章,则先读出其论点和论据。在领悟文段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断句。 例 1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要给这个句子断句,不理解句意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要理解句意,先要理解文意。这个文段是说,今之事君者一味地追求开辟疆土、充实府库、结交外国、打仗必胜,而不向往王道、追求仁政,孟子认为这与民贼无异,是辅佐夏桀的做法。根据现在的治国之策,不改变当今的习惯,即使把天下给他。也不能稳坐王位一天。根据这种理解,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借助虚词定首位 断句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