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专业(104)博士讨论生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培育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在中共党史学科富有开拓进取精神、能作出具有制造性讨论成果、胜任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工作的学术骨干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二、讨论方向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2.党史党建讨论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三至四年,在职博士生可以适当延长。总学分不得少于 20 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博士生公共必修课,共 19 学分)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老师10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5431、210001第一外国语14441、210401中共党史党建专题讨论7241、2石仲泉李良明1040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5433、4李良明田子渝1040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讨论5433、4石仲泉田子渝10404中共党史人物讨论5433、4李良明曾长秋(二)选修课程由博士生导师根据需要为博士生开设或由博士生在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选定。该类课程应列入《博士生个人培育计划》。五、调查讨论(一)在导师指导下,深化革命根据地或城镇企业、农村实地考查,时间不少于 8 周,写出调查报告。(二)走访几位中共党史人物或知名党史专家,随时掌握学术动态,时间 5~6 周。六、科学讨论与学位论文(一)本专业博士生要校期间应至少完成 2 篇课程论文,2 篇学年论文。其中至少应有 3 篇在学校认可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并有一篇发表在权威刊物上。(二)本专业博士生应在第 3 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位论文写作计划。学位论文选题应是本学科具有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当前党史讨论的新情况、新问题。(三)论文应史料翔实,史论结合。论文必须独立完成,且具有创新。七、培育方式与方法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育相结合的制度。在培育方式上坚持四个结合。(一)导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二)重点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四)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八、其他(一)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用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 3 门,并且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二)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至少须参加 2 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讨论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三)凡本培育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