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 鲁迅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和话题。关于鲁迅教学的文章和书籍不知凡几,然而这种重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现实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事实上,我们一直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喜爱上鲁迅及其作品,进而从中汲取他们成长所需的精神资源 近日,国内第一本讨论小学鲁迅教学的著作《亲近鲁迅》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发建身在鲁迅故里,立足基层讲坛,对小学鲁迅教学进行了系统性反思和开拓性实践。他的实践经验和讨论成果受到国内诸多鲁迅讨论专家的认可和赞誉,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亲近鲁迅这些充满人性的文字,是和人的最内在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的,不需要任何的点缀,就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复苏 记者:《亲近鲁迅》是第一本关于小学鲁迅教学讨论的著作。在你的从教经历中,你是怎样对鲁迅教学产生兴趣和思考并以此为讨论对象的 刘发建:个人喜爱鲁迅和教学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境。很多喜爱鲁迅、讨论鲁迅的人士,都反对让孩子读鲁迅。近年来中学校园流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童谣,说明鲁迅已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这多少有点令人感到不安。 2024 年,我前后听了近 10 个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看到课堂里伟大的鲁迅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我被刺激了,开始怀疑这样的鲁迅教学。最初的设想就是为一线老师从儿童视角开发一个《鲁迅课堂教学专辑》。后来在恩师周一贯先生的建议和指导下,立足课程讨论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的小学鲁迅教学作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这项讨论是极其艰难的,因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材建设,小学鲁迅教学几乎不曾进入讨论的层面。 鲁迅教学的问题,一是课堂问题,一是教材问题,但本质上还是教学思想的问题。鲁迅,不单纯是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进入教材的,他也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亲近鲁迅》不单纯是引导孩子们亲近伟人,更重要的是亲近母语,亲近民族文化,为学生的生命打下民族精神的底色。 记者:提到鲁迅和他的作品,许多师生都觉得不容易读懂,然而你在书中多次引述王富仁先生的观点鲁迅的作品恰恰是最好懂的,你是基于何种教学体会理解和支持这一观点的 刘发建:王富仁先生这个观点,对我启发极大。在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鲁迅在倾听美女蛇的故事时,就亲昵地称女佣为长妈妈,而后来女佣不能解答怪哉是什么东西时,他就直呼阿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