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 高中语文 离骚课后撷珍 新人教版必修 2素 材 点 说感人的《离骚》,爱国的屈原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效忠祖国、抵御强敌方面是和楚国人民一致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大量诗歌,尤其是《离骚》,却给楚国人民报仇雪耻、恢复祖国的决心以极大的鼓舞。对后来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他的爱国精神伴和着他的《离骚》,激动着、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生成了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的爱国情怀。点说 《离骚》感人至深,屈原感人至深,至深的原因,在于那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种九死不悔、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传承。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邓小平发出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评 说 天 下屈 原 永 恒2014 年 4 月 24 日《新民晚报》刘向东公元前 278 年的一个阴郁凄怆江风凛冽的午后,面容憔悴、风骨凛然、衣带飘逸的伟大诗人屈原面对奔泻不息的汨罗江深情地最后一瞥后随江而去……千百年过去了,江水悠悠,诗魂依旧。同样也是一个阴云低沉的日子,我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美诗句,沿着汨罗江畔寻觅诗人的踪迹。虽然游人稀少,江景清寂,也不见昔日诗人吟诗的茅庐和渔夫的小船,但我还是清晰地看见了诗人那从容不屈的身躯依然是那么清癯傲岸;那双忧愤深邃的眼睛还是那么犀利激昂;那浩荡而去的汨罗江似乎依然荡漾着诗人那意境高远、激扬豪放的《离骚》和《九歌》!行吟于江水浩渺草木萋萋的汨罗江畔,感受着楚国的历史风烟和那荡气回肠、至诚至美的诗魂,也许有人哀叹,或沉默或悲愤或惋惜,但我坚信更多的还是心灵的震撼和由衷的敬仰吧。不是吗,尽管我们的屈原出身贵族,官居掌管政事、法令和外交等大权的左徒,可他却反对贵族特权、痛斥官场腐败、力除社会不公,极力举贤任能和减轻人民的负担。面对秦国的武力威胁,他尽管也主张联合齐、魏等国共同抗秦,可他并不反对国家统一,并以“皇天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