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 高中语文 劝学课后撷珍 新人教版必修 3素 材 点 说1.荀子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也就是说“人定胜天”。他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对我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点说 荀子的“人定胜天”,不是叫我们与自然抗衡,而是叫我们认识自然,摸清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制天命而用之”。而现实是,我们往往把违背自然,践踏自然,杀鸡取卵式的掠夺自然当作了“人定胜天”,这不活活地屈杀荀老先生?记住,人定胜天,首先要尊重天。2.性恶论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说,提出性恶论。荀子首先肯定“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即人为的意思。)然后从人的种种欲望来证明“人之性恶”。荀子认为孟子没有分清性与伪,所以才会有性善说。在这里,荀子是从人的欲望、人的本能去讨论人性的。因为欲望会引起争端,蕴涵着恶的因子,所以荀子说人性本恶。但是,荀子也是肯定“途之人可以为禹”的,认为只要肯学习掌握仁义法度的方法,肯仔细观察思考,肯日久积累善行,就可以成为圣人。点说 恩格斯说,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作为自然人,人像动物一样具有着觅食、防卫、繁衍三大本能。作为社会人,人对三大本能就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能力。荀子的性恶论,应该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说起,其目的在于警示人们学习掌握仁义,提高道德修养,改变自身,使自己成为“圣心备焉”之人。性善也罢,性恶也罢,两种观点殊途同归,做人要做有修养之人,做人要做有道德之人。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评 说 天 下扣好青年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2014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蔡晓辉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一个场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学校里的教室外一个人大声地念《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仿佛教室里学子们的心声,他们纷纷走出教室外,与青年毛泽东同声朗诵。自觉地将中国的重量放在自己的肩上,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自我价值设定,激荡一代青年的人生洪流。“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年代、“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建设年代,直至今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