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 版高中历史 3 单元 第 9 课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用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 2一、选择题1.19 世纪 40 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砂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生产的“砂纸”比“洋纸”质量好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 世纪 40 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1851 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 B、D 两项。根据“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则可判断出当地尚未开埠通商,但不能得出砂纸质量比洋纸更好的结论,排除 A 项。故正确答案是 C项。【答案】 C2.“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种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解析】 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逐渐取代土布,这表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A3.19 世纪 40~60 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答案】 D4.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评价,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评价中的“江浙人出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心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C.近代资本主义最先在江浙等地发展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解析】 “广东人立言”主要指出生于广东的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康梁等人)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江浙人出钱”主要指江浙一带的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首先在这个地区出现;“湖南人流血”主要指湖南涌现了很多为民主革命流血牺牲的革命家、军事家。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5.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