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1页
1/5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2页
2/5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3页
3/5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能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自主学习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采集渔猎崇拜自然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农业文明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2)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的成因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分布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等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等,有些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以及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环境问题更为严峻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合作探究一.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二.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