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进展,只有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然后指出卓越绩效模式的概念和管理内容,阐述了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最后总结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1)质量意识薄弱。施工企业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的现象,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严格根据设计图纸和法律规范标准作业,出现质量缺陷和隐患,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2)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从整体看,施工企业大多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将管理工作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但从细节看,盲目采纳ISO9001 标准,没有和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现场管理脱节。3)信息反馈不及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期间,本应该积极推行信息技术手段。实际上,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反馈,相应的解决措施难以及时下达。如此,施工企业只能根据原有计划施工,降低了工程质量。4)监督工作不到位。①业主的组成特别,监督机构领导参加项目建设,存在下级监管上级的现象,整改措施难以落实;② 质量监督在水利工程中的推行时间晚,管理人员的监督理念落后、方法陈旧,削弱了监督的权威性;③ 缺少有力的处罚措施,监督指令难以贯彻执行,震慑力不足。2 卓越绩效模式的概念和管理内容2.1 概念卓越绩效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 系列标准的基础上进展形成,代表了质量管理的先进成果。简单来说,就是树立大质量观,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然后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的法律规范化、标准化。从卓越绩效模式的特点来看,一方面适用于服务业、制造业等各类企业,而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属于企业组织,在卓越绩效模式的适用范围内。另一方面,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目标,是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水利施工单位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2.2 管理内容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利用卓越绩效模式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① 战略管理,管理对象是工程建设要完成的目标,以及战略部署和施工计划;② 人员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企业的领导层、技术人员,涉及机构建设、责任划分、人员培训等;③资源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材料、资金、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④过程管理,管理对象是施工期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