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魏学洢◇教材分析◇《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核舟。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核舟构思精致、形象逼真,体现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抓住文体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和写作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2.学习本文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魅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再现“核舟”的形象。2.难点:了解雕刻艺术品的构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没错,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罔(wǎng) 贻(yí) 有奇(jī)箬篷(ruò)髯(rán)诎(qū)袒胸(tǎn)黍(shǔ)矫首(jiǎo)篆章(zhuàn)壬戌(rénxū)(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一词多义]①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②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 是)③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并且、而且)启窗而观( 表承接,不译)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转折,却、但是)④ 之{径寸之木(助词,的)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指核舟)⑤ 其{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其人视端容寂(那)[古今异义词]①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② 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③ 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⑤ 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⑥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长。今义:修理)[词类活用]① 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② 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③ 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2.了解作者魏学洢(yī)(约 1596—约 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著名散文家,著有《茅檐集》。3.资料链接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