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01.3 清平乐村居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指课题)一起读。1、从形式上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长短句。词的两部分,上面的一部分叫上片也叫上阕,下面的一部分叫下片也叫下阕。就像一首歌词的两段一样。它的题目上有不一样,有词牌名。)2、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3、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二、诵读全词,品味语言。(一)、读准字音1、出示生词:相媚好 翁媪 无赖 卧剥 莲蓬2、老师指导3、生齐读(二)、读出节奏。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学生自由练读,老师巡视指导。3、指名读,齐读。三、了解词意,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体会词的意思2、汇报:相媚好 翁媪 无赖 卧剥 溪上(头) 鋤豆 ① 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 yuè。② 茅檐:茅屋的屋檐。③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④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⑤ 翁媪(ǎo)(也读 yùn 和 wò):老翁老妇。 ⑥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⑦ 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⑧ 亡赖:同“无赖”,亡读 wu 二声,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 卧:趴。⑩ 剥(bāo):剥去,去掉皮壳。 3、说一说词句的意思。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