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 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1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主要概念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3.4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 1 课。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以前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本课内容还会成为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在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学习基础。但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这种看不见的物体使学生无法觉察空气的变化,只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认识,这给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课,老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沟通,促进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因此,一方面老师要通过实验材料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老师要鼓舞学生积极思考,进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挑起学生的矛盾认知,再通过典型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最终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2.通过空气占据空间内容的讨论,学生初步学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仔细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3.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讨论的欢乐。【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气球、空塑料瓶、锥子、水槽、水、纸团、透明玻璃杯、去底且盖子扎孔的空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