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范文 11 篇(1) 岁月变迁,锈钝的犁铧上模糊的映出父亲的年迈衰老。但是在犁铧耕耘过的庄稼地里奔跑的少年,早已走出大山,奔赴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人生耕耘。然而这不是一种忘却,只是别致的传承,那种骨子里的勤勉、坚韧和执着是一脉相承的。正如老父亲常常提起的无论走到哪里,做些什么,都不能忘记你从哪里来,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时刻提醒自己:铭记来时走过的路,才更懂得珍惜与奋进。题记 (一) 狂风大作,黄土弥漫着整个山头连同天空,白昼也是一片昏黄,耳边呼啸着寒潮里的春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嘴巴里都是泥土的味道,那个倔强的老人,一手扬鞭,一手死死的紧握着犁柄,嘚儿的一声拉的老长,顺着风飘出了好远,两头老黄牛不紧不慢保持着恒常的节奏他们的身后仿佛火箭升空后拖着长长的烟尾,一个俊朗的少年在烟尾里若隐若现,卖力的抡起锄头,敲碎翻起的大土块,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在两亩方块的田土里画满了条条框框,拍打满身灰尘,不忘欣赏一番自己的杰作。顺手扯一把枯草,将犁铧擦得发亮,双手一举,略微下蹲,腰一侧弯,精准的将犁镶嵌在自己的肩膀上,吆喝着老黄牛消逝在漫天黄土里。 那位老人,便是我的父亲,俊朗少年为我的兄长,这便是每年春耕的生动画面。那一年,父亲近四十,兄长十五岁。 五十年代,父亲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兄弟姊妹九人,父亲排行老二,贫下中农的好成分,让他们统统免去了精神上的颠簸和惶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祖父祖母务农种田维持,赶上了六零饥荒年代,他们却都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靠得就是庄院后边偷偷摸摸开垦的几块地里的土豆和青豆,用父亲的话说当时兄弟几个的脸上都是青豆色,有时候饿的没办法,收不住的口水也是绿色的。 走过那个年代的父亲,对土地和粮食有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珍爱,从很小的时候,他就整天跟在祖父母的身后耳濡目染熏陶的结果,十多岁起,父亲就变成了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操持这一大家人的生计,春耕夏播秋收,肩扛手挑,能背能抱,看风看水看天气,斗天斗地斗运气,长时间的在庄稼活里摸爬滚打,熟稔于心,对黄土地有了某种深深的眷恋,眼看着弟弟们都到了成家的年纪,人口必定增加,粮食紧缺便是燃眉之急,父亲开始和村里其他很多人一样,疯狂的开启了耕地扩张模式,父亲常常率领着多半已经成年的兄弟们,雄赳赳气昂昂、势如破竹的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绿草倾覆,绿树成荫的山头,似乎毫不费劲就将这些山头整成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