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1 一、谈话导入 1、读题; 2、时间的车轮在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20xx 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物、许多事都已经烟消云散,毫无踪迹但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永载史册,被人们所传诵。你知道,是司马迁的什么在永远感动并激励着中国人民吗? 二、布置自学 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动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多读一读,同时想一想,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三、沟通汇报 1、学生整体谈感动的地方和原因。 2、老师小结: 3、根据学生汇报学习语段 小时侯语段 1、出示; 2、指名读 3、提供龙门资料; 4、再指名读、齐读; 5、此时,司马迁心里十分激动,他可能在激动地想些什么呢? 过渡:他是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读┅┅ 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1、读父亲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听了父亲的遗嘱: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出示语段,引读┅┅自由读,引导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受酷刑后 1、出示语段; 2、指名读; 3、你知道这是怎样一场飞来横祸吗?(资料补充) 4、听命运交响曲,浮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指名读、齐读。 6、你有什么感受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司马迁写的《史记》吧!(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延伸 1、你有什么话要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说吗? 2、学了《司马迁发愤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生写) 3、老师用诗歌总结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2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沟通: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沟通讨论: 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