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4 篇 篇一:《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着,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着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假如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在读《昆虫记》时,我甚至能想象昆虫在活动的画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奇妙的大自然。蝉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务,蜘蛛再捕获食物……奇妙的自然中也有这么有趣的事物,我对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细的一面。 法布尔再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再大的困难也没有挡住他探究的道路,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究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究奇妙的昆虫世界。 篇二:读《昆虫记》有感 科学家也能创作出文学作品吗?当然可以,法布尔的着作《昆虫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凝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美丽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真是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科学的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 法布尔有时真是一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