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评课稿范文 听杨红霞老师执教的合作学习教学课例《最后一分钟》,其真挚充沛的情感,其清楚简练的课堂语言,其挥洒自如的教学调控技巧无不给观课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杨老师在以她的课堂教学诠释合作学习的成效来看,更为我们深化讨论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极为典型的案例。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掌握知识的需要。本文刻画的是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瞬间。但是,本文的背景却是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和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举纵横交错而成的宽阔时空。教学《最后一分钟》一课,就是要将这个宽阔的时空背景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之中,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触到相对更多的历史知识,体现教学的效率。 2.培育情感的需要。爱祖国,爱民族,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结,但是,一个人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决不是建立在空洞的说教之上的。它不仅建立在对相关背景与知识的融会贯穿之上,更需要主体之间相互提示,相互感染和相互催化,而合作学习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有效学习的需要。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呢?我们的理解是能够让优生在课堂上有效发挥主导、引领同伴学习的作用能够使学习中下生在课堂里集中注意力,专注地、有始有终地参加学习。那么,合作学习无疑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形式。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表现形式。 (一)小组小合作 杨老师在上课伊始便以 PPT 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两项任务”和“两个建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非常清楚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为接下去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十分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组合作的内容,杨老师不仅在“两项任务”中提示了学习内容,而且提供了学习手段:“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词句中感受”、“沟通”、“补充”和“记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两个建议”中,明确告诉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也要借助课外资料拓展自己的认知,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本身的深厚意蕴和沉郁而奔放的感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够忽视:显示在黑板右下角的“五星榜”。虽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评价方式,但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激励的作用,从课堂上学生的放映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非常在意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