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欢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欢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欢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日,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 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讨论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悯,怜悯,同情。 4、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亮、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比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方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四、感受作者观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欢乐是什么? 点拨: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 4、5 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