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优秀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电教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运用图影仪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班级 11071108 教学时间 2025.9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导语: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回答问题 1.红柳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何? 2.请学生口述文中所讲的故事。 三、跳读课文,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间或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简析: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坚韧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简析:以上 3 句运用比方,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红柳坚韧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 2.抓住关键词,归纳红柳形象特点,感悟红柳精神,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感情。 关键词句表现手法形象特点作者情感 环境酷寒缺氧宝贵、固住流沙、有坚韧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赞颂红柳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