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悟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应主要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难点 通过学习,领悟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教学突破 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讨论为主,老师仅作点拨而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小黑板(出示词语用) 学生准备 课前朗读课文几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今日我们一起来研讨一篇新的文章《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学生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 1926 年圣诞节,寄予了对儿童的爱和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的肯定,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伤。 学生听老师介绍,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出示生字词,并讲解其涵义: 向往鞠躬尽瘁龌龊连史纸 学生解读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这篇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各讲了什么? 学生看书后回答: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二部分(8——11),抒发自己失去了童真的悲伤。 2、启示:第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看书,思考并沟通:第一段的文学基调是伤感的,作者想把自己内心话告诉孩子们,可是孩子们不会理解,而等到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再被向往的年龄了。 3、过渡:是的,在作者的眼中,孩子们最可贵的是他们的率真和无邪。在成人眼中,瞻瞻的“尤其可佩服”。在成人眼中,瞻瞻的行为表现也许是“任性”,比如多次写到他的大哭、争辩等,而在作者看来,这恰恰是他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他不需要成人世界的“沉默”、“含蓄”、“深刻”,他想哭就大哭,想闹就胡闹,从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而大人们呢?他们的“沉默”、“含蓄”其实包含着“不自然”、“病的”。作者渴望人有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只有在孩子们身上才能看到。 学生听老师分析。 4、定两位同学朗读 1、2 小节。 学生朗读 1、2 两个小节。 5、提问:请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