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 1《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3 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沟通。 (2)在班上汇报沟通。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3、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游戏:猜一猜 学生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