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知识整合专题一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1.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79.4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8.7%。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2.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149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 15.5%。20 世纪 80 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 2 100 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3.草原退化加剧。20 世纪 70 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 15%,80 年代中期已达 30%以上。21 世纪初,我国 90%1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 1.8 亿公顷,并以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牲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4.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有森林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 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高达 4 000~5 000 种。近 30 多年来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 312 个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 植物有 354 种。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 8 个总面积达 1.5 万平方千米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 12 厘米。1949 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 500 多个,面积缩小约 1.86 万平方千米,占现有面积的 26.3%,湖泊蓄水量减少 513 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 340 亿立方米。7.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废渣年产量已超过 5 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1988 年全国积存量为 66 亿吨,人均 6 吨废渣。8.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和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与此同时,也给农村带来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