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章归纳整合中图版必修 1自我校对① 水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④影响线路走向 ⑤水与城市 ⑥地形与城市专题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比分析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列表分析如下:1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时——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 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3~5 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 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南方地区6~8 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道,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 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地膜覆盖等 风沙天气 三北地区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干旱 华北、西北地区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2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完成(1)~(2)题。(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解析:第(1)题认清图例,根据重旱和特旱分布在西南地区即可知答案为 B。第(2)题中,滑坡的形成要有降水,故 A 错;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故排除 B;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故 D 错误。答案:(1)B (2)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