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 学年高中历史 第 3 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 3一、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重要认识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全面奠基时期。农业方面,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以《黄帝内经》为代表,构成了特有的中医学体系的最初基础。(2)两汉时期:科技人才辈出,科技著作大批问世,科技成果辉煌,科技对生产的渗透日益显著。如,《九章算术》、《氾胜之书》、农具制造、冶铁和造纸工艺等。(3)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宋元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格物致知的学风等为科技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的大规模使用均始于宋代,以毕升、王祯、郭守敬为代表的科技名家辈出。(4)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总结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显示了医学、农学集大成的特点。由于传教士东来,中西科学成就开始交融与会通。2.明清时期科技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未能转向近代科技,并且在世界科技领域逐步落后,究其原因有: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等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人才。(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以后走向衰落。(5)古代传统科技注重经验性,缺乏理论的支撑,也制约了中国科技的突破。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启示(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得出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二、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阶级和阶层不同的政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