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 2014 年高中历史 3.2 辛亥革命学案 人民版必修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主要知识:兴中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式、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黄花冈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方临时政府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比较辛 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资产阶级的革命派、立宪派、人民群众、汉族地主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人搜集资料,有人整理成文,有人制作课件,有人小组发言。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要注意理在何处;求同存异,不追求意见的最终统一;注意不要把讨论变成辩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将禀赋不同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如黄花岗烈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我们应倍加珍惜。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二)重点难点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资料卡片: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94 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1897 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1900 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1905 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 年 10月 10 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2 月 13 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其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经失败。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