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培训心得发言稿 一、我们的需求: xx 二中的学生,特别是在施教区调整后的生源,学习习惯千差万别、生活方式各式各样,给学校管理及老师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惑;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在原有学业评价制度下,老师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受到冲击,学校管理方面也出现危机。 课堂上,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许多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与课时相关的延伸内容也非常多,导致在课堂上的讲解节奏快,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经历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落后。同时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多,老师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只能实行“折中”的方法,导致班级中出现优生“学不够”、学困生“吃不透”的情形。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我校学生要在学校中完成六门功课的基本学习,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学科种类多,课后作业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渐渐感到“疲乏”,导致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花在学习上的精力很多,却始终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黄德钦老师等的相关讨论成果,强调“变基于数据的评价功能转向为诊断、改进、提高的功能”,突出数据贯穿在教与学的始终,更关注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融合转型我们期望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我校实际,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引导我校老师重视数据的功能,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学业评价制度。突出数据的诊断功能,促进老师对课堂教学实际与自身教学经验做多视角、多层次的总结和反思。 二、讨论的内容 基于数据对教学品质的改进。基于学业质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诊断,让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从常规数据通报走向基于问题改进的品质化管理,对初中学科教研思路的改进就是促进分层教研针对性和强化质量追踪的精准性的提高。 三、我们的做法 (一)真实全面的数据采集 数据是基础、也是核心。只有采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态化的海量数据,老师才能说“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看到学生进展进步的动态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学情分析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估。 一种是通过网上阅卷系统在不改变学生原有作答模式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大型考试采纳“先扫后批”的方式,实现集中的网上阅卷,同步实现考试数据的采集分析,其缺点是改变了老师的工作方式,同时学生试卷上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另一种数据采集主要通过电子书包,记录学生每一次作业的解答痕迹,反应学生课后学习及学习效果的全过程 (二)精准科学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