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1页
1/1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2页
2/1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3页
3/10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识与能力] 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斯大林逝世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是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步履艰难,收效甚微,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1991 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953 年 3 月 5 日斯大林去世。同年 9 月赫鲁晓夫(1894 一 1971)击败了政治对手贝利亚、马林科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 年 3 月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为适应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上最早打出改革大旗的人。 1.改革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堪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 2.改革的内容 第一,经济体制的改革 (1)工业体制改革。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把原来 52 个中央专业部精简到 25 个,裁减 90多万行政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改革为块块管理,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这项改革的结果:由于没有改变国家与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仍没有经营自主权。改变了高度的集中管理,又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主义、地区本位主义,全国经济宏观失控,工业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没有扭转,反而加剧。1959 年他不得不采取措施,部分恢复中央集中管理,从地方收回一部分权力,并恢复由国家计委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