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二学案:第四章 课题: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理解公式使用的条件,会用公式计算和证明。(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联想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新公式产生的过程和根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运用类比的办法,体验从二维空间过度到三维空间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规律的愿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应用难点:公式的推导 三、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四、学习思路:通过创设情景五、知识链接:空间坐标系的建立、点的坐标的确定、有关图形的特点六、预习学情分析:知识点自学已解决的问题共性问题个别问题七、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 P136~ P137,找出疑惑之处)1. 平面两点的距离公式?2.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可用 对应一个实数表示,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可用对应一对有序实数表示.那么假设我们建立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时,空间中的任意一点是否可用对应的有序实数组表示出来呢?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 为方便求点的坐标通常怎样选择坐标轴和坐标原点?(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1.空间直角坐标系该如何建立呢?2.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后,空间中任意一点如何用坐标表示呢?3. 空 间中 任 意 一 点与 点之 间 的 距 离 公 式注意:⑴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同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形式上类似;⑵公式中可换位置; ⑶公式的证明充分应用矩形对角线长这一依据.探究: ⑴ 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⑵ 如果是定长,那么表示什么图形?※ 典型例题 例 1 求点与之间的距离变式:求点到之间的距离 例 2 在 空 间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已 知的 顶 点 分 别 是 ,,,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动手试试 练 1. 在 z 轴上,求与两点和等距离的点.练 2. 试在平面上求一点,使它到, 和各点的距离相等.(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比较整齐的形式,要掌握这种形式特点,另外两个点的相对应的坐标之间是相减而不是相加. 2.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的点的集合是圆与之类似的是,在三维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以定点为球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球. ※ 知识拓展 1. 空间坐标系的建立,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求法.2. 空 间 中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