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师德师风优秀征文温暖留守孩子的心师德师风优秀征文暖和留守孩子的心……都说光阴似箭,但我却觉度日如年,来二姑家已一年多了,爸爸,你为什么很少来看我?你知道吗?我在二姑家的生活是劳碌的,每天做完功课还要洗衣、刷碗、整理房间,没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没有空闲的时间玩耍,我多么盼望有人能替我分担一些事啊!我在二姑家生活是苦痛的。我很想像我的伙伴们一样得到家人的关怀和爱惜,但这种想法对于我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我得不到!“哗哗啦啦……”,窗外的雨下个不停,而坐在教室上课的我正为没带伞而发愁。放学铃响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没方法,我只好躲在同学的伞下随路队走到校门口,推起自行车,我缩在小卖部的屋檐下向路口张望——盼望有人给我送伞,虽然我知道不会有奇迹发生,但总觉得还有人群就还有一线盼望。最终,人群慢慢散了——没有人来接我!看看公路上,那些家长抱着自己的孩子,用雨衣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淋病了,再看看自己淋得像只落汤鸡,我不禁第2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鼻子一酸,泪水伴着雨水渐渐滑落到嘴边,瞬间,我尝到了一丝苦涩。最终回到了家,平常回去才用十几分钟,而这次似乎用了几个小时,我全身湿透了,换下衣服,便去食堂吃饭(二姑家开食堂),拿起筷子时,我目瞪口呆——只剩下几个凉馍和一点凉菜了,拿着那凉馍,吃着那些凉菜,我的心更凉了……以上是我班同学舒桢的作文片段,也可以说是一封在心底寄给父母的信,舒桢在作文中说她的心凉了,其实,读完她的作文,我的心都结冰了,又碎了……舒桢是四班级时转来我班的插班生,美丽,文雅。听说她是慕名而来(我们学校始终是县的龙头学校),刚转到班时,她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只是,不太爱说话,伴侣少,我马虎地以为是不适应新环境,怕生。后来,她的学习成果沿直线下滑,我沉不住气了,找她谈心,这才知道——她是个留守且基本单亲的孩子。舒桢的父母关系不好,父亲游手好闲,嗜酒如命,母亲因看不惯,赌气出外打工,而可怜的小舒桢也只好暂住在了姑姑家。寄人篱下,虽说日子不至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对于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了父母的呵第3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护,就犹如生活中就失去了绚烂的阳光。舒桢,这个小女孩让我第一次真正深刻熟悉了“留守生”这一学校特别群体!难怪国家对“关注留守孩子”提的这么响,难怪学校一再叮嘱要尽可能多的关爱留守孩子。他们的确需要暖和!而我们班象舒桢这样的留守孩子有多少?统计了以下:整整十人!十个孩子,共性差异很大,但他们却囊括了我班全部“问题孩子”的名单!他们中,有为上网吧打嬉戏而逃课的,有偷拿别人资料书的,有习惯不完成作业爱抄作业的,有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的,有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弱的,有任性、懒散、缺乏责任感的……怎么办?父母不在家,老师是爸妈!尤其是班主任,身处学校训练的第一线,对此责无旁贷。于是,我尝试着依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实行乐观有效的措施,训练引导留守孩子乐观健康地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扮演慈母角色当班主任近十年了,小时侯唱的一首儿歌常常萦绕于我的耳畔——学校校,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爱我好娃娃,我爱老师像妈妈。有人说得真好——爱即训练,尤其是对于留守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更需要细心的关爱,第4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他们的学习更需要细心的指导,他们的品德更需要急躁的引导,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老师必需是一个“慈母”。像母亲一样,擅长观看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其进步时赐予喝彩,在其孤独时送去暖和,在其困难时伸出双手,在其傲慢时我们要轻轻的提示,在其委曲哀痛时我们拥他入怀……雪丽是我班的一个留守女孩,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常常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凌乱地披散着头发,淘气的男生送了她个形象的外号——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常常编造出各种不写作业的理由:没笔了,记错了,放牛耽搁了……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她六岁时父母就双双外出务工了,几年来,她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