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目录contents•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文来源01《老山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时代背景02本文写于1935年,作者陆定一,当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在长征中,他写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长征的艰苦生活,反映了红军克服困难、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地理环境03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是广西东北兴安、资源、全州等县交界处的一座大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背景介绍知识与能力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深入研读文本;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分享阅读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特点:《老山界》是一篇以时间为顺序、以地点为转移的自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记叙真实感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展现了红军战士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艰苦生活和坚强意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处理方法: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深入研读文本;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分享阅读感受。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02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内容讲解课文背景介绍详细阐述《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故事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发展脉络。通过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表达。深入解读文本写作技巧指导思想内涵挖掘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学生思想素养。030201难点内容分析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通过教师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理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03教学过程设计010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老山界的故事或相关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深入探究,理解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将本文与其他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04学生活动设计将班级学生按照4-6人一组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背景,以便更全面地探讨课文。分组每组需围绕《老山界》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讨论主题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