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劝学》导学案制作人:审核人:制作时间:2013-9-6课前预习案一、学习目标:二、文题及背景: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 313 一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勉励人们学习须持之以恒,以求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2.探寻背景: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讲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3.题解1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三、基础导练:1.识字注音:(1)重点字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参省( )( ) 须臾( )之所学 跂( )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 ) 马 十 驾 , 锲 ( ) 而 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2、(2)多音字 ① 一语中的 ② 久假不归 中流砥柱 寒假③ 强劲 强人所难 倔强 3.辫字组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