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四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学案 4:劝学 1学习目标1、了解荀子以及他的思想主张.2、积累第一段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了解这两段的内容.3、学习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的方法,提高理论说理的能力. 预习思考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靛青 蓼蓝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其曲中规 参省 砺石 知明 2.解题 ○“劝”是“劝勉、勉励”之意,“劝学”就是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3.作者介绍 荀子,名况,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注意文言知识。第一段内容概要: 1.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翻译: 2.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 )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翻译: 3.木直中( )绳,輮( )以为( )轮,其曲中规。 翻译: 4.虽有( )槁暴,不复( )挺者,輮使之然( )也。 翻译: 5.故( )木受绳则( )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 )而( )日( )参( )省( )乎已,则知明( )而( )行无过已。 翻译: 1 第一段中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每组比喻包含了什么意思?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第一段自助餐[ 文言文翻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 , 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