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约分、公倍数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深化理解分数的再认识中的知识点打下了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和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4.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 10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能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与挑战性。1.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2.主动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1 分数的再认识(一)1 课时2 分数的再认识(二)1 课时3 分饼 1 课时4 分数与除法1 课时5 分数基本性质 1 课时6 找最大公因数 1 课时7 约分 1 课时8 找最小公倍数 1 课时9 分数的大小1 课时分数的意义。(教材第 63~64 页)1.结合具体事例,在沟通、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分数的意义的过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