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三地理复习学案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人教版【命题分析】通过上表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是近年命题的焦点,如山脉的形成、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冲积扇、三角洲的形成等。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考查的重点。3.运用地壳物质循环解释地貌的形成考查较少。4.试题多以等高线图、地质剖面图、景观图呈现,集中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与人类的关系。【备考策略】1.以汶川、玉树、海地、智利等地的地震以及冰岛、印尼火山喷发等近期自然灾害和特殊地貌有关事件(如我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为背景,强化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及内外力相互作用对地貌形成的作用。2.利用地理图表分析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注重训练解读信息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特别关注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2、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和地质地貌剖面图3、结合重大地震、火山喷发、特殊地貌(如丹霞地貌申遗成功)考查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基础知识梳理】(一)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 风化、 、搬运、 、固结成岩削 填 ,使地表趋于 (二)内力作用(三)外力作用形式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相互关系①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要点透析】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蚀作用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 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