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中夯实意识形态教育文化根基 摘 要:坚持文化自信既是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中探寻到文化自信的根源,为大学生标示出文化自信的历史坐标图。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前沿阵地,应在新时代着力筑牢大学生文化自信,不断夯实意识形态教育文化根基,进而牢牢占据意识形态斗争高地,这是高校的历史责任担当。高校可以从增强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向心力、辐射力和感召力"四力合一"着手,综合推动文化育人,筑牢文化自信。 自信是指向未来的,它是基于自身的实践,内在形成对未来某种特定目标的合理与肯定的预期,带有潜在的价值选择倾向。我们对文化建设的未来持有肯定性推断就是文化自信。党的 xx 大以来,文化自信一再凸显,xxxx 曾在多种场合、多个重要讲话中谈到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先后六次提到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坚持文化自信是对未来文化建设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度肯定和乐观态度。坚持文化自信,使我们在未来的文化进展中既能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行,又能在与多元文化的沟通、交锋中坚持保有自身特色兼收并蓄。 在文化进展的历史坐标中探寻坚持文化自信的缘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报告也明确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制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据此,文化自信的具体内容清楚而确定,文化自信也有了清楚的历史坐标,我们便可以循着历史的坐标去找寻坚持文化自信的缘由,把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历史坐标图标示出来。 1.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就是绵延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它制造出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不仅引导了中华民族的进展壮大,而且也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十分突出的文化优势,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基本文化立场。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是我貌有的精神家园,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延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它丰厚的文化沃土更深深地滋养着中国的当代文化,使得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以承续其优秀的血脉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