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学习体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学习体会 结合半学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情况简单谈一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课程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明确阐述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亲身体验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从中收获”经验”。这里包括有观察、接触、动手操作、亲历参加等一系列体验过程,这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首先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情境,提供安全的体验环境。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要有体验收获。 体验收获可以是经历感受,可以是作品,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但不能只是走过场,关键是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收获感受,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承载方式记录感受收获。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验感受的目的是培育意识和能力。 通过体验感受,最终是达到培育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几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在课业预设时充分地考虑到培育目标的具体需要。 二.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目标 从”价值体认”目标来看我们这里属于场馆活动体验类,为学生提供体验场所创设情境,小学和初中目标形成递进式衔接关系,从获得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到”加深”再到”沟通”,从简单的体验到”职业体验”,从守规矩到进展兴趣专长再到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生涯规划意识,从初步的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到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价值体认的目标的实现是有相当难度的,而关键在于如何围绕”价值体验”来展开,也就是说避开空洞说教,这就需要在场地的情境设置,课业主题的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 2.责任担当目标 责任担当目标是围绕培育社会责任感展开,从家庭到再到社区逐渐由个人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简单自理的养成,到为他人提供服务其实就是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从同意参加活动到负责担当,逐步加深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这里主要体现在围绕场馆活动过程中开展的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预设也可以是伴随活动生成的,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完成能力的培育提升过程。 3.问题解决目标 问题解决目标旨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科学的讨论方法,尝试整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以讨论成果的方式体现出来。在具体课程实践中划分为发现问题、确定讨论课题、开展讨论、得出结论几个方面,通过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