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三篇)【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一、分类联想,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常识性内容,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纳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建立充分的认识,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各类知识同我们的生活之間的关系,促使其对这一学科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能从本质上降低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感。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数学上册“2~6 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对口诀进行背诵,而是采纳一系列联想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只小白兔可以拔 5 个红萝卜,用乘法表示就是1×5=5,我们可以这样记一五得五;当有两只兔子时,每只可以拔 5 个就是 5+5=10,也可以看作 2×5=10,二五一十……这样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识记,发现他们很快并正确地完成了“5 的乘法口诀”的背诵任务,而且学生从中找到了规律,在后续的乘法教学中只需要我进行简单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快速地理解并进行识记。 二、过程分析,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多数以简单的计算为主,在很多成人看来这些计算过程并没有什么可以讲解的,但是小学生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并不明白为何要进行“加”或者“减”,更不知道怎样找自己计算当中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小学老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根据具体的问题对其过程进行介绍或者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牢固的基础,走好培育和锻炼他们数学思维的第一步。 例如:在讲授“100 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道应用类的题目:小朋友们一起玩拍球的游戏,其中小明、小华、小芳、小强分别拍了 34、41、45、39 个。问: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个?学生要想正确解答这道题目就需要理解当中“少”的含义,并且会计算两位数的减法因此,我就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对此题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懂和理解题意,然后用列竖式的方式详细介绍了 41-34 的计算步骤,进而引导他们掌握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并借此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三、以问导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展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