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能力目标教学初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工学校是社会各行业一线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企业培育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那么,怎样才能培育出与企业需要的对口人才呢?就这个问题,笔者做了四个方面的探究。 一、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的培育目标 笔者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时发现,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企业最看重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专业应用能力,即在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它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即刻能用的应急需求;自学能力,即在进展变化的市场形势下,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的能力,它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统筹兼顾的用人需求;创新能力,即扭转局面、开辟经营新领域的能力,它能满足企业进展壮大的用人需求。 由此可见,具有岗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是学校培育的目标。 二、能力培育目标的理念支持 1.能力优先于知识 传统观念认为上课仔细听讲、仔细作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老师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津津乐道。可现实中往往有高分低能的案例,这说明职业者仅仅停留在拥有知识的层面是不够的,必须具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是能人。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培育学生的能力为重要目标,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的提高展开教学活动。 2.能力在实训中形成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不可以传授的。企业家郭台铭说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训练中练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实践训练任务的刻意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练就岗位胜任能力,促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3.能力与职业岗位活动无缝接轨 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就应该成为学生的能力训练标准。学校依据企业职业岗位活动设计教学任务活动,其实就是将岗位工作活动搬到学校,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中训练职业能力,实现用人单位与就业者在就业上的零对接。 4.能力培育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要看学生学习兴趣高不高,是否主动完成任务,而不是看老师的讲课水平高不高。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组织、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设计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 从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他们多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