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腊八节由来的黑板报内容1.有关腊八节由来的黑板报内容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俗称”过腊八”。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 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是腊八粥了。青岛地区崇信后一种传说。 即墨做腊八粥除各种米类、豆类凑足 8 样外,还必须加上枣和栗子,寓意”早(枣)下力(栗)气”,求得来年丰收。 莱西、即墨等地都忌讳妇女在娘家过腊八,腊八前妇女们都要回到婆家去。直到大年初三。实际上是因为腊八一过,媳妇们都该回婆家推磨、压碾,做过年的准备工作了。 过去。农村孩子上私塾,过了腊八就开始放假了。所以俗语说:”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或说:”过了腊八,不怕啦!”指不用再挨私塾先生的板子了。2.有关腊八节由来的黑板报内容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阔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日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 29 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 6年,大约在公元前 525 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