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维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年来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有所出现:2025 年南京徐老太的碰瓷现象; 2025 年药家鑫驾车杀人事件;2025 年马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现象; 2025 年小悦悦冷漠旁观事件; 这些现象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无疑是种敲打和考验。如何引导、规划、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已迫在眉睫。 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彰显了武术在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而武德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克己达礼,尊师重道等。与科学进展观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相吻合。以武术为载体,使武德教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驱力,是加强德育建设的切入点。 2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 1 客观因素 ( 1)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黄赌毒现象泛滥,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也给青少年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 2) 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对青少年更新知识、提高素养提供了方便。但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3) 学校教育缺陷的影响。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过于注重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德方面的培育,使得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平衡进展。 ( 4) 家庭教育误区的影响。常见误区有: 推卸教育责任;一厢情愿的过度要求; 陈旧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行为的教育失控、家长教育的方法失控等。[3]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2 主观因素 ( 1) 缺乏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青少年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坚韧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上更是攀比炫耀,好逸恶劳。 ( 2) 心理脆弱,思想容易走极端。一些青少年性格较内向,不太同意与人沟通,自卑,包容和承受能力弱。 ( 3) 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长期在网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3 武德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诉求 3. 1 武德精神与社会和谐思想构建的统一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把和谐视为至高无上的根本。如《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